天天关注:数字春耕“别样新” 科技减轻种地负担 “双减”背后的“双增”


(资料图片)

农田里的传感器已经变成农民的眼、鼻、手。这些新农具的推广应用,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种地的强度和负担。

这位老人名叫陈风燕,今年已经77岁了,从16岁开始种地,60多年几乎都没离开过土地。记者注意到,在岔河村白马湖这个生产基地,和她一起干活的这些农民,最小的也有57岁。现在,正是育秧的大忙时节,他们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劳动强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眼前这个育秧机自动装填基质,自动喷水湿润,可以实现覆土、播种、成盘等一系列生产流程。根据测算,一条播种流水线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播种近6000盘,按每亩水稻大田栽秧需20盘秧苗计算,每天可以为近300亩水稻大田育秧。这么大的工作量,基本上都依靠机器完成,农民只需要整理秧盘、装卸转运。

育秧机、运输机、插秧机三种机械搭配,让秧苗下田全程机械化成为现实。记者跟随陈仕云到地里,实地体验了秧苗运输机的工作过程,总结起来就是动动手、按按钮,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在淮安市涟水县常盈桥稻麦合作社记者看到,几百亩的麦田进入了拔节期,但管理这些土地的,主要靠的是这块屏。

“双减”背后的“双增”科技巡田察苗、化肥减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智能化新农具广泛应用也减轻了农民劳作的强度。记者在实地调研发现,“双减”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实现了土地的产出和种粮效益的“双增”。

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这家合作社的稻田里,集中连片的200多亩农田还没有长出庄稼,但稻米订单已经被抢购一空。

记者调研发现,减少化肥用量,多用有机肥,实现了对本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降低了种植成本;大米品质好,种粮效益进一步提高。这笔账,农民算得清清楚楚,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保护地力,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一批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江苏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持续深化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试点探索化肥农药实名购买定额使用,以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为您推荐

天天关注:数字春耕“别样新” 科技减轻种地负担 “双减”背后的“双增”

原标题:数字春耕别样新科技减轻种地负担双减背后的双增  农田里的传感器已经变成农民的眼、鼻、手。这些新农具的推广应用,也大大减轻了农

来源:央视网2023-04-06

萧山上榜赛迪创新全国百强区

近日,“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榜单”发布,萧山名列第35位,在杭州6个上榜区县市中位列第三。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的评定,包括“创新生态

来源:萧山日报2023-04-06

4月06日06时四川资阳最新疫情防控情况 4月06日06时四川资阳今日疫情确诊人员名单几例|全球快讯

一、资阳最新疫情消息-数据概览:1、新增本土:0;2、新增无症状:0;3、现有确诊:5;4、累计确诊:48;5、累计治愈

来源:互联网2023-04-06

环球新资讯:社论:立好规矩之后 AI未来可期

AI的潘多拉魔盒正在开启吗?继意大利暂时禁止使用ChatGPT后,德国政府也表达了准备考虑暂时禁止的可能性,紧随其后的还有法国等欧洲国家也表示

来源:第一财经2023-04-06

环球观天下!上证指数最新 什么是上证指数

1、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2、该股

来源:互联网2023-04-05

实时: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瞧“晚清第一园”里游客们戴得多欢

游人如织扬子晚报网4月5日讯(通讯员郭莉乔家明记者陈咏)“快看快看,我帅不帅”、“赶紧帮我拍照发朋友圈呀,我还是

来源:扬子晚报2023-04-05

绍兴火车北站到绍兴火车站怎么走_绍兴火车北站

1、绍兴北站属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2011年3月,绍兴北站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建设。2、时工程名称为绍兴柯桥站;201

来源:互联网2023-04-05

焦点要闻:回国在即!旅美熊猫丫丫上海检疫后将被北京动物园接走

旅美大熊猫丫丫终于要回国了,最新进展NMxAJV:丫丫从上海入境后会进php行相关检疫,北京动物园会派工作人员来接丫丫,上海动物园提供协助支持

来源:站长之家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