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大爷送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伴来“日托”,被“捆牢”的家属们有了停靠喘息的驿站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农凤连 谢文倩
照顾一位失智的老人有多累?
60多岁的陈先生(化名)形容:“比带小孩累,比上班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年初,陈先生90多岁的父亲确诊阿尔茨海默症,一家人的生活被打乱:必须要有专人专职随时随刻照顾老人,“被捆牢了。”
这样的照料者,有多难,只有亲历过的人才知道。他们太需要有时间喘息一下。
7月中旬,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四季青街道运新社区医养驿站开始试运营。这是杭州首家社区级医养驿站。
陈先生父亲这样的失智老人可以被日托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而照料者也能得以喘息。
父亲老年痴呆后,一家人的生活全乱了
每天早上8点,陈先生把父亲陈大爷送往杭州市四季青街道运新社区医养驿站医养驿站,下午5点半左右再去接回。就像他接送小外孙上幼儿园一样。这一天,他和家人不用再围着陈大爷转,能腾出时间做其他的事。
这是父亲确诊阿尔茨海默症后,陈先生一家最轻松的一段时光。
陈大爷是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健忘、有幻觉、时常吵闹。
“他老是说有人骂他,时不时还说听到外面广播在叫他,一定要带他到外面的小公园去找找。”陈先生形容父亲的状态:片刻不能离人,“说不定,一不留神,他就会跑出去。”
陈大爷生病前,陈先生一家的生活节奏平稳:他接送两个孙辈上下学、辅导班,老婆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买菜、做饭、做家务。
“我父亲变成这样后,我老婆就要专职来管他。”陈先生还有一个弟弟,和他们夫妇轮流照料,“24小时陪着他,他有时候发脾气,力气还挺大,要说要管,非常累。”
陈大爷在医养驿站里接受康复训练
老人日托后,他们能放松一天
最近,得知四季青街道运新社区开出医养驿站后,陈先生决定把父亲日托在这里。这个医养驿站开在运新花苑一区内,有专科诊室,有日间照料床位,还有康复活动器械、老年食堂、助浴室等。
7月25日,陈大爷被送来后,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新服务站的叶盛医生为他在床前做了详细的健康评估,之后,康复人则带着他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陈大爷日托的这一天,劳逸结合,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他在这里还挺高兴的,有床位,有午餐,还能做一做训练。”陈先生说,日常在家,他们能做到的只是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这里照护的人都很专业,我们家属也放心。还有心理辅导,陪他耐心地聊天天。”
更关键的是,陈先生和家人这一天就可以从繁重的贴身照料中脱离出来,“不像上了发条一样,那么紧张。”
运新社区的医养驿站集“医、养、康、护”多功能于一体,由专职人员提供膳食营养指导和辅助训练、心理疏导、照护指导等康复护理及家庭支持服务,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汪泉表示,这样一种形式,希望让老人可以身动、心动和互动,让照护者安心“喘息”。
每天都有课程,帮助老人训练
失智、失能、高龄老人的照料者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照料者被称为“隐形的病人”。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对照料者来说,喘息服务意义非凡。
在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上城区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也有一个将医疗与照护相结合的日托照料点,可以为照料者们提供此类服务。
“奶奶,这幅是你独立完成的啊,真棒!”
7月24日上午,在这个日托照料点中,八九位老人围坐在桌前,各自拿着一张拼图,在认真琢磨。旁边有护理员在耐心指导。
这些老人中,有高龄独居的,也有失智失能的,他们每天一早到这里,下午再被家人接回。
80岁的程奶奶(化名)每天都带着60多岁的儿子来这里“报到”。
程奶奶的儿子有智力残障,大概是3岁孩子的智商,多年来,都是她在照料。
“他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穿衣、上厕所都要我帮忙,真是一分钟也离不开。”之前,程阿姨走到哪儿就要把儿子带到哪儿,出门买菜要带到菜场、去医院配药也要带着同往。
馒头山社区这个日托照料点开出后,程奶奶像是找到了“依靠”。“我出去买东西、配药,他就可以在这里,我也放心得很。”
照料点每天会安排不同的课程:拼图、沙盘游戏、做手工,帮助日托的老人们训练康复。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十多张床位,方便老人午休小憩。
带着老伴来“日托”,他能放放空
89岁的周爷爷也是一位照料者。他的老伴两三年前确诊阿尔茨海默症,因为子女没有同住,周爷爷的身体尚可,所以就承担起了照料的任务。
日常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都是他一人完成,每周还要给老伴洗一次澡。
“她什么事情转头就忘,一天三次怎么吃药都要我提醒,真当劳心。”
以往,周爷爷一天24小时都是围着老伴转,两人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很少出门。
馒头山社区日托点
知道家门口有了日托照料点后,周爷爷每天都会带老伴到这里来。
“她可以在这里做做手工,动动手脑,也能和其他人聊聊天。”对周爷爷来说,有了其他人的陪伴,他也不用时刻陪着老伴,可以放放空、走走神儿。
日托点出门就是食堂,不想烧饭的时候,周爷爷就去食堂打饭。想自己下厨时,就把老伴放在日托点,安心回家做饭。
除此之外,南星街道馒头山卫生服务站与该照料点仅有一墙之隔,卫生站里的医务人员每天都会到这里来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进行健康监测、宣教健康知识。
馒头山卫生服务站站长顾盼熟知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谁要用什么药,什么时候快用完了,她都清楚,“他们到这里来,经常顺带把慢病的药也开了,很方便。”
这些依托于社区和卫生服务中心的日托照料点,为照料者们提供了喘息的时间,为特殊的老年人提供了医疗康复服务。而像运新社区这样一体化的医养驿站,今后也将在上城区逐步推行。
7月25日下午5点多,忙完一天事情的陈先生从医养驿站将父亲接走,老人对他说:今天过得蛮好。陈先生也笑着对父亲说:我们今天也蛮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